自贸区联动一体化样本:共赢才能致远
2016-03-29 来源:未知 浏览:
4月28日,“2016自贸区论坛”将在上海举办,“制度创新·联动共赢”将是本届论坛的主题。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各自贸区相互联动的目的就是找到制度创新的难点,再想办法解决难点。
如何打好各自贸区间的联动牌?如何把更多先行先试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广出去?如何对周边城市起到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这些话题不只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对自贸区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四大自贸区之一的天津自贸区,早在2014年就开始与北京、河北携手打造京津冀一体化,三地错位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这一地区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京津冀一体化取得的成果可以成为各自贸区间联动借鉴的经验,各自贸区间如何有效联动,路还漫长。
京津冀一体化重要前提:如何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军扩认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同时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和河北发展两个问题,其中河北的发展问题更难。
“从整体的定位上来说,北京就是科技创新中心,在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方面不仅服务于京津冀,而且服务国内;天津打造先进研发制造基地,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还要在制造业的研发和产业创新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河北要扩大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对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 张军扩说。
京津冀一体化将带动三地共赢还是北京独赢?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前提是三地协同发展和共赢,从2014年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后至今,北京已经向河北投资6300个项目,天津836个项目;同时北京向外输出技术合同3600个,相当于1200亿元。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张杰辉说,河北除了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的产业之外,还要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即国内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但传统产业我们不可能抛弃,需要提升,迈向中高端。”张杰辉说,河北要利用北京和天津的科技资源来提升产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未来河北无论发展新的产业,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须建立在创新驱动上,让产业、企业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并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张杰辉举例两个河北受益例子: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落户河北,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河北和北京携手举办2022年冬奥会,也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这不仅转移和疏解了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同时也把冰雪运动扩展到整个华北地区。
天津市副市长赵海山表示,天津在一体化中可能承接北京的创新资源,这对天津后续发展形成支撑,因此京津冀是三方共赢的。
京津冀一体化三驾马车:交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记者了解到,三地不只在产业发展加强合作,交通、生态环境方面也将是合作重点。
生态方面,首先体现在“蓝天白云”上。据了解,北京去年有蓝天白云的天数是185天,较2014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天津去年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45天,PM2.5的平均浓度降低了15.7%;河北去年空气优良平均天数190天,比2013年减少了44天。
交通方面,进一步互联互通。正在布局“四纵四横一环”的交通网络将在京津冀城际之间高度覆盖,串联起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集聚区。天津市副市长赵海山介绍说,来往北京天津两地高铁只需半小时,而且十到十五分钟就有一趟。去年天津高铁“两通两建”,天津至河北保定的时间缩短至40分钟。同时,从东北来的列车可通过天津和河北相连,天津成为了京津冀的铁路枢纽站。
今后,天津至河北可以实现两小时基本覆盖,三地之间的经济往来将更加密切。另外,天津正在新建天津和北京的第二条城际铁路和天津到秦皇岛的高铁。